心之所向,素履以往

心之所向,素履以往

10 5 月, 2023 阅读 379 字数 1960 评论 0 喜欢 0

最近迷上了「徐云流浪中国」的视频,up 主大约 2 日一更,记录自己骑行中国、风餐露宿的流浪生活。

徐云出身农村,两年没有工作过,只带着一辆单车、一个帐篷、一个睡袋、一个防尘布、一张防潮垫、一个折叠式柴火炉、一个打火机、一个高压锅、还有充电宝/手机/运动相机,骑行到了海拔 5000 米川西高原、零下 30 度东北边境。

每天在野外骑行,尽量避开人群,浏览自然风格。夜晚则孤身一人在桥底、道路旁、山沟里、废弃屋内搭帐篷过夜(废弃屋对于他而言简直就是五星级住房了)。并且几乎每顿晚饭都是自己捡木柴生火做饭,除了必要的补充补给之外很少进城住宾馆。

每期视频有近半的时长是做饭的时候对着镜头闲聊。对他而言,这种异步的沟通记录是种奇妙的体验;对我们而言,他成了我们看世界的眼睛。

我把视频推荐给朋友的时候,他们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人选择过这种生活。我看了网上的评价,除了鼓励之外,有质疑、有同情也有劝诫。

在某期视频中徐云给出了回答:“但路就在那,你得往前走。

这让我想到了刘慈欣的《山》,小说中的主角执迷于登山,他说:“我们之所以登山,因为山就在那里。

小说中的地核文明也和人类的探险史如出一辙,一代又一代去探索外面的世界。无论是好奇心也好,是征服欲也罢,因为它就在那里,所以他们要去。基于一代又一代探险者的前赴后继,地核文明的加加林终于摆脱了暗无天日的地核,看到了灿烂的星空。

心之所向,犹梦何妨?

高中那会儿读《明朝那些事儿》,令我印象深刻的除了王阳明、海瑞、张居正、于谦等当年明月花了较长篇幅介绍的名人之外,还有一个人令我为之动容——徐霞客。在明朝七部曲的文末,当年明月用徐霞客的故事做了全篇的收尾,写得特别好,这里建议读者有空重温下。

当年明月用如此之多的篇幅,讲述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,在终结的时候,却说了徐霞客游记的故事。为什么呢?

《徐霞客游记》中有言:“初四日,兀坐听雪溜竟日。”

反思一下自己这月初四在做些什么,是奔忙着追逐富贵与功名、还是操劳着家庭、忧心着事业?但徐霞客却坐在黄山绝顶,听了一整天的大雪融化声。

徐霞客不是奔着写《徐霞客游记》去旅游的,辛弃疾不是奔着写《稼轩诗集》去救国的。

我们需要的是爱生活,而不是爱生活的意义。如同王小波所说 :“我来这个世界,不是为了繁衍后代。而是来看花怎么开,水怎么流。太阳怎么升起,夕阳何时落下。我活在世上,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,遇见些有趣的事。生命是一场偶然,我在其中寻找因果。 ”

有首我很喜欢听的歌,叫《路过世界的旅行家》,歌词描述了旅行者的见闻与心境,最后以「那便是你,生而为人曾经存在的印迹」一句词作为结尾。人生是没有意义的,有的只是「一连串的刹那」,那便是我们存在的痕迹。

这一生最重要的是体验和感受,去拥抱美好,度过自己想要的人生。

最后以我崇拜的一位皮克斯设计师在采访中说过的话作为结尾——「成就不在于外在定义,全看是否按自己的意愿在活。

浮游于世,魂魄荧荧。

心之所向,素履以往。

发表回复